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生态学视域下资产评估教学模式探析

 

一、引言

生态学“(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最早由博物学家索罗(Thoreau,H.D.)于1858年提出。现代理论普遍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20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生态学的研究应用到更为广阔的领域,逐渐衍生出如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等诸多学科。生态学已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一门学科,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或者理念,用以指导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方向,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原则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1]

资产评估是一种提供测算、鉴证、评价、调查和管理咨询等各种服务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二十多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国有产权改革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资产评估行业的不断发展,执业范围和服务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评估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同时也对评估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评估专业正是适应于资产评估行业需求而产生的,同时随着行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等外界环境的改变要求发展和创新。因此,资产评估专业与外界环境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使得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资产评估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可能。此外,资产评估专业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新兴课程,涉及财务、会计、经济、法律、金融、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等多门学科,这种跨专业的特殊性不仅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同时对尚未能够系统贯通各学科的财经类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2]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由多种教学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机结合而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具有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双重属性。[3]如何有效促进各教学因素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发挥最优的系统功能,是资产评估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因此,本文尝试将动态平衡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学理念,应用到资产评估的教学活动中,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促进教学内部、外部环境的和谐,实现教师、学生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资产评估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资产评估教学中的生态失衡现象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失衡

教学理念的失衡主要表现为传统教学理念和生态教学理念间的冲突,以及由此导致的师生关系的失衡。资产评估专业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少数高校开始设立,是一门比较年轻的专业,但是其教学理念却仍是以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为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填鸭式的灌输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知识,学习不够主动,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大多表现为“权威—依存”的关系。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都是资产评估教学中的生态主体,在课堂这个微观的生态环境下存在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生态平衡关系。而教学效果不理想恰恰反映了两个生态主体间由于疏离或者断裂而导致的生态失衡。生态化的教学理念依据生态学的共生原理,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共生的两个生态主体,有着各自的定位和角色,两者间应形成一种互促互利的和谐的生态关系。建立生态化的教学理念,则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实行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联系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而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生态化关系。

(二)教学方式失衡

教学方式失衡首先表现在教学媒介创新不足与资产评估课程特殊需求的冲突。尽管目前在资产评估的教学中,普遍已经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媒介,然而多媒体设备的效用并没有得到显著发挥,大多数情况下仅仅成了黑板和粉笔的替代品。考虑到资产评估跨学科的特殊性,例如对于机器设备评估和建筑工程概论等课程而言,目前的教学手段仍显单一,无法满足课程内容需求,由此导致学生理解有限,课堂互动活动开展困难。其次,教学方式的失衡还表现在现行教学评价方式与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目标的冲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资产评估教学中的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用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而且试题结构偏重概念、公式等知识点的记忆、运用和计算。实际上,资产评估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学科,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考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还导致很多学生考前突击学习,对学生口头表达、文字表述等资产评估基本能力的考核不明显,削弱了资产评估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