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分析及肠道菌群调节作

 

0 引言

功能性便秘(FC)主要指由非系统性和肠道疾病引起的连续特发性便秘,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因素、不良的排泄习惯和情绪失调所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功能便秘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罗马标准》第三条,功能便秘可分为肠内便秘和慢性续发便秘[1]。目前没有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理想临床方法。导致功能便秘的机制也不清楚。研究表明,肠道社区在发展功能性便秘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脑-肠道-细菌”轴心是一种新的胃肠学概念,有助于解释便秘的发病机理和功能。一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本文就通过参考现有文献报道,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菌群紊乱和肠道菌群调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1 肠道正常菌群

人类胃肠道中寄居着高达1014个微生物,种类多达1000种以上,是人体细胞总量的10 倍之多。肠道菌群会根据一定比例进行组合,同时各菌群间又存在着互相制约、依存的情况,使得生态存在一定的平衡[4]。而肠道菌群则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维持作用,并参与到宿主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并且其会作为一种生物屏障,避免致病菌的侵入、黏附。

2 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

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发展之中。绝大部分便秘人群通常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衡的特征,而肠道菌群一旦出现失衡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诱发结肠癌,加速衰老以及引发多种肠道疾病等[5]。在对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对比时会发现,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通常在专性厌氧菌的降低以及致病菌的增多[6]。虽然有研究指出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不一致,但只能说明功能性便秘其本就是由于多因素所造成的疾病,因此不同原因所导致的便秘肠道菌群会出现不同的变化[7]。

3 检测技术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研究

3.1 传统细菌培养法

传统的细菌培养方法是分析定居点、主要群体、病原体和细菌活性的最有效和最可取的方法[8]。然而,它有许多局限性,例如:培养基的使用上的差异可能会扭曲实验结果;培养方法不那么敏感,可能导致泄漏和低估土壤中细菌的丰度;植物的复杂性。肠道阻止大部分细菌进行培养测试[9]。

3.2 PCR 以及PCR-DGGE

PCR-DGGE 技术对比传统细菌培养检测法,其能在短时间内对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菌群结构动态改变进行检测。

3.3 FISH

FISH 检测技术则能更加有效地检测出肠易激便秘型患者的拟杆菌属以及棱菌属。

3.4 测序技术

作为新一代的高通量焦磷酸测序手段,其能对更加丰富的微生物类群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4 微生态制剂和粪便菌群移植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目前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药物通常是各类泻药以及促动力药物,不仅存有较大的副作用,同时还会使得患者产生较大的依赖性,长期使用效果极为不理想[10]。而微生态制剂作为使用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将其制成微生物制剂,能有效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其中主要包括:合生元(Synbiotics)、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

4.1 合生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合生元作用益生元以及益生菌的合剂,能有效地将这两种微生物效果共同发挥,同时为患者胃肠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这也促进了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对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进行了抑制,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了腹泻的发生,提高了保健效果[11]。目前对于合生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实验性研究较少,还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证实。

4.2 益生菌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益生菌作为定植于人体生殖系统以及肠道内的微生物,是属于对宿主机体健康无致病性以或低致病性的微生物,也可以是一种单一的菌株形成或是多种菌的复合制剂[12]。在益生菌中,通常常见的分别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以及部分革兰阳性球菌例如:酿酒酵母菌、乳球菌以及粪链球菌等。益生菌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分别有:(1)益生菌主要是通过代谢产生多种有机酸,从而降低人体肠腔中的pH值,实现调节肠道蠕动以及胃肠功能的效果。(2)益生菌能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进行改变。有研究指出,益生菌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不一致,猜测可能由于研究样本较少,且各个实验方式不同,益生菌菌种不同以及剂量、给药持续时间不同等,使得研究结果也大不相同[13]。